专注于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选科、就业方面指导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差距究竟有多大?
来源:学业有范 | 作者:范子轩 | 发布时间: 806天前 | 1002 次浏览 | 分享到:
“范老师,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同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整体差距有多大,录取分数还是差不少呢,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实验班同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普通班该如何选择?”

       1950年,朝阳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合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拥有新中国创建的第一个法学专业。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建北京政法学院,后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来,两校的法学专业都出身高贵,底蕴极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两校的法学均为A+,并列全国第一。目前,两校法学专业在河北省的录取分数,中国人民大学高出中国政法大学20分左右,即使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实验班也会低出中国人民大学10分左右。那么,两校的法学就业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先说结论:单说就业水平,两校的差距真的没多大。但是报志愿也不能只看就业水平,如果分数够得着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即使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实验班,也得含泪放弃。


       决定就业水平的最关键的两大因素就是学科实力和地理位置,而这两大关键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同中国政法大学都是平等的,两校同属五院四系,在全国行业内的地位都很高。而中国政法大学又胜在规模,全国任何一家红圈所,都不会因为非985的理由而拒绝法大毕业生,考公通常更是只限制专业,唯一的差距就是选调方面,中国政法大学的机会略微少一点,差距也不算太大。


       对于法学专业,国内整体认可度最高的是五院四系,而北京的红圈所,通常会有清北人政贸的说法,也就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五所高校。在北京就业,清北人政贸面对的机会几乎都是平等的,而就业更多的是个人能力的比拼。或者说对外经贸认可度稍微低一些,清北人政四校相对平等。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外行确实不知道对外经贸的法学很牛,但中国政法的法学很牛是人人都知道的。其实对外经贸的法学很有特色,尤其是近些年,联合清华大学都快把吉林大学的学者挖空了。


       走进法大校园时,你听到的路人的对话很可能是:“就你说的这个破产重整案件……”。在法大校园里,你可以感受到全国最浓厚的法学学术氛围,这是你在全国其他任何高校都体会不到的。开学学术礼堂的讲座通常是国际海牙法院院长的职业分享。学术论坛上,桌牌上的名签悉数写着之前在教科书、新闻里见过的名字。等到就业前的实习,你会发现周围同学一位位去了国内的五大红圈律师事务所、最高法检、国家部委、头部券商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型企业法务部,而你恰恰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你的师兄师姐在帝都政法圈子里占到了半壁江山。


       法大开设了7个专业实施本硕贯通培养,包括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法律英语实验班和法律翻译实验班、法治信息管理实验班。涉及了法律、哲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几个专业。其中,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在高考报志愿时报考,其他实验班在入学后选拔。这几个实验班非常推荐报名,像法律实验班保研率达到了90%,而北外和法大一起联合培养的实验班保研率差不多是百分百。


       像我们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合伙企业法》、《反洗钱法》、《反垄断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民法典》等等法律条文,几乎都是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部孕育诞生的。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全国所有高校中最浓厚的法学学术氛围,但如果分数能够得着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还是应该优先考虑中国人民大学。毕竟对于高考报志愿来说,尊重的第一因素还应该是录取分数。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帝都当之无愧的第三校,人文社科实力强劲,第四轮学科评估中9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仅次于清北浙三校,超过复交,而单说人文社科的实力,人大几乎与北大平起平坐。中国人民大学在整个政府体系及国家的人文领域和意识形态上有最强的影响力。


       不过对于想学法学的考生来说,如果你纠结中国政法大学和南开大学优先考虑谁,中国政法大学和厦门大学优先考虑谁,则大可不必。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法学就业水平,同中国政法大学存在着质的差距。对于武汉大学,你可以纠结一下,毕竟武汉大学的录取最低分数稍高一些,其实武汉大学的就业水平也是比不过中国政法大学的,另外两校法学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