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重点大学”这个概念,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重点大学究竟指的是什么,具体包含哪些学校,可能很多人已经说不出来了。
1959年,国家确定了20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这一份名单扩展到了64所高校,恢复高考之后,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重点大学名单。至此,今天我们常说的88所“老重点”正式确立。下面,我们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先看一下当年的88所“重点大学”具体有哪些学校:
从1978年到1981年,又陆续追加或恢复了一些重点院校(括号内为对应今天院校),包括:国际关系学院、湖南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沈阳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至此,中国共有100所重点大学,后期经过合并调整,尚存91所。
“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所左右,中央政府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面向21世纪的100所,最终定名为“211工程”。1995年,211工程正式开启,并重新调整了名单。因此,211工程的确立意味着重点大学时代的终结。
重点大学被撤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旧稳固;985和211逐渐深入人心,是在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
原来的重点大学中,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湘潭大学、燕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16所院校没有入选211工程。
直到2017年之后,985和211被废除,两轮双一流工程先后实施,重点大学中的湘潭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3所高校又重新恢复了身份,而13所在211时代被撤销的重点大学,在双一流时代,依旧没有翻身。
那么,这13所重点大学在第三轮双一流评选期间有没有机会恢复身份呢?今天来分析一下。
北京语言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是13所高校中唯二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教育部的嫡系,下一轮入选双一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教育部对双一流的话语权是比较大的。
从学科评估上来看,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的评估结果均为B+,一级学科整体并没有太强的实力,但是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国内是一大特色。北语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也是唯一一所留学生数量超过国内学生数量的大学。与世界上58个国家和地区的321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承办了18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作为一所语言类高校,北京语言大学的特色不仅如此,它拥有一个全国外语院校都无法企及的优势——外语氛围浓厚,因为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外国留学生,高峰时期在校留学生人数可达八九千人。因此,北语的实力不容小觑,大概率能进入第三轮双一流。
而国际关系学院涉及的事务比较特殊,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的隐藏对象,入选双一流的概率不是很高。
山西农业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大宅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主要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入选的重点大学,实力比较一般,而沈阳农业大学的实力比二者更弱。
在211时代,农林类大学入选211的数量是比较多的,除了重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还有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入选了211工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又恢复了华南农业大学的身份。目前,农林类双一流的数量足够多,以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目前的实力,确实无法同当下的农林类双一流抗衡,在很多省市,这三所高校的录取分数已经下降到了二本层次,未来恐怕很难翻身。
江苏大学曾隶属于机械部,农机比较有特色,农业工程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所农业霸主,排名全国第三。科研成果丰富,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几十项,经费充足,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农业领域的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入选双一流的机会是比较大的。不过江苏省名校云集,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江苏大学获得的省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大。
另一个曾经隶属于机械部的燕山大学,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国内所有非双一流高校中最多的,近五年获得三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13所高校中获奖次数最多的。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是河北省所有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学科,早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河北省就下发了文件重点支持燕山大学进入第三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然而,学科为王的时代,仅仅依靠数量多是很难取胜的。机械工程太传统了,在这个领域高手如云,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的机械工程入选双一流学科,其真实水平确实都在燕大和江大之上。如果想有所建树,必须调整思路,争取在新兴学科或者小众学科上面有所突破,而不是去同上交、华科等名校去拼机械的专业实力。
能源领域方面,东北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评估为B,看上去不高,但是仅仅落后于中国石油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排名全国第三,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的今天,如果学校调整学科思路,大胆搞能源创新,拿下一些国家奖项,入选双一流的机会还是有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科配置比较传统,矿业出身,行业热度期已过。在大多数省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录取分数已经下滑到了一本线附近,甚至在二本段。校内实力最强的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仅为B,且有十所高校在其之前。整体上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几乎没什么希望。
江苏大学、燕山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四所高校都不在省会,这是对这四所高校不利的地方。
石家庄铁道大学,曾经是铁道兵军校,先后划归铁道部和河北省。作为交通领域的高校,王牌专业却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高手如云,与业内赫赫有名的建筑老八校相比,石家庄铁道大学肯定不占优势。同样曾经隶属于铁道部的华东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学校,目前在行业内的地位,并没有比石家庄铁道大学低太多,这个领域竞争激烈,机会渺茫。
南方医科大学是曾经的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下放到地方之后,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南方医科大学是目前国家仅有的有实力开设临床八年的高校之一。不过,医学行业确实竞争激烈,各省市的医科大学都有不错的就业水平,各大综合大学也都在大力发展医学,海军军医大学的双一流还被给予了公开警示。第二轮双一流中,同城的广州医科大学入选了双一流,这是比较有争议的一点,因为在传统认知中,广州医科大学的实力远不如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入选双一流的最主要原因是钟南山院士团队为抗疫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也不可能给广东省两个医学名额。因此,第三轮双一流评选期间,南方医科大学能否战胜广州医科大学就很关键了。
轻工领域,陕西科技大学在211的竞争中,输给了不是重点大学的江南大学,主要原因是江南大学率先拿下了博士点。如今,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而陕西科技大学被下放到了地方,二者的实力已经相差甚远。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江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A+,陕西科技大学与天津科技大学为B+,并列第三。虽然看上去排名还可以,但轻工不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陕西省名校如云,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也不到位,而天津是基础化工产业最发达的城市,近几年陕西科技大学的发展势头甚至不如天津科技大学。因此,陕西科技大学机会虽有,但不是很大。
毫无疑问,西南政法大学是13所高校中最有希望入选第三轮双一流的高校。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是13所高校中唯一的A级学科,学科实力为13所高校中最强。从重点大学到211,西南政法大学几乎是最冤的。西政拥有重庆市最强的学科实力,却在985/211时代被抛弃,不少985为了扩充综合实力,不惜合并二本甚至大专,而西政这块香饽饽却没能并入重庆大学,导致生源质量逐渐下降,进而被重庆大学超越。西南政法大学是政法类唯一的重点大学,在211时代,中国政法大学的入选并不意外,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能顶替西南政法大学的位置,与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大学两校强强联合有一定关系。进入双一流时代之后,开设法学科目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多,而双一流的入选量却很低,仅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所高校,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被给予公开警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被公开警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方面落后于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在法治强国的时代,未来,法学学科应该会增加双一流学校数量,而学科实力强劲的西南政法大学很有机会。当然,最近几年,华东政法大学的发展势头更猛,也会给西南政法大学带来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