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听过河北衡中的大名,但与高考成绩相比,河北的高校成绩并不出彩,甚至有些窘迫。境内唯一的211院校,部属的华北电力大学,主校区在北京。很多人认为,河北没有省属211院校,其实并不是,只不过唯一的省属211不在本省境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直属,教育部、河北省与天津市共建高校,坐落于天津,是全国唯一一所异地办学的省属211工程院校及世界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两省共建高校。正是因为这个异地,河工大的地位曾经非常尴尬。
河北省说河北工业大学是当了天津市的上门女婿,不想给钱;而天津市看着河北工业大学是“外姓人”,更加不放心,所以更不给钱。因此河北工业大学曾经是最尴尬的211院校,也是最受委屈的211院校。河北工业大学想的是:我是河北高校,河北唯一211,必须要河北省的大力支持;另外我在天津,给天津也培养了这么多优秀毕业生,创造了很多GDP,所以天津也应该支持我。但最终结果是,河北省和天津市相互踢皮球,都不想给钱。
说河工大是天津市的上门女婿,其实有点不妥。虽然河工大的校名中带着“河北”,但从历史上看,河工大是在天津土生土长的高校,并且有着很牛的历史:中国第一所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之后相继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省立工学院、河北工学院,1951年与北洋大学合并组建天津大学,1958年恢复重建,1962年与天津工学院合并为新的天津工学院,1971年复名河北工学院,1995年定名为河北工业大学。这期间叫天津工学院的时候,天津市是河北省的省会,后来天津和河北分分合合,最后一次分家,划归给河北省的高校有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省会从天津迁到保定,因此河北省命令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分别迁往保定和邯郸,河北大学最先迁到了保定,在搬迁的过程中实力大减。因此河北工业大学磨磨蹭蹭,嘴上说着答应就是出工不出力,最后在周总理的支持下,河工大最终留在了天津。
当施行211工程的时候,河北省首先考虑的是河北大学,因为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不能完全控制。不过根据规则,仍然上报了河工大作为替补院校,后来因为河工大为三峡工程做出的突出贡献,再加上校友的帮扶等原因,最终教育部把211的帽子给了河北工业大学。后来河北省是有点后悔了,多次命令河北工业大学迁至河北,河工大又开始墨迹,河北省一怒之下,把一省一校名额给了河北大学,河北大学获得了部省合建名额,因此实力大增。不过,河北大学的实力终究撑不起河北省的梦想,所以在支持双一流方面,河北省最终选择了专业实力更强的燕山大学(最初燕山大学隶属于机械部,不归河北省管理),河北大学伤心了,河北工业大学也更不想迁至河北了。
不过,有时候,每一种状态都是相对的,因为异地,河工大的地位曾经很尴尬;也正是异地,缔造了河工大近几年的强势崛起。
无论如何,河工大都成功入选了前两轮世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211匮乏的天津本地,河工大一直拥有着较高的生源质量。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是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河工大在全国的生源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2018年,河工大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高考录取分数对应省排位全部上涨,在当年国内2688所本科招生高校中创造了唯一,尤其在云贵川一带,单年度上涨幅度更是高达30分左右(根据一分一档表折合同等省排位),即使在招生量巨大的河北本省,也有2分的涨幅(根据一分一档表折合同等省排位)。并且在大多数省份,2019至2021年又保持了整体上涨的姿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虽然北京没有太多地放低姿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但天津与河北两地抱团取暖的合作还是比较多的,河工大无疑成为了其中最关键的一条纽带。作为实力强劲的工科院校,河工大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并且,河工大的强势专业大多是当下比较热门、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据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天津市高校专利情况报表》显示,在全部发明专利有效维持、年度发明专利授权两项重要指标统计中,河工大在天津市高校排名中,均仅次于天津大学,排名第二,位列南开大学之前。虽然前期河工大没有拿到两地政府给予的充足经费,但河工大在两地的校企合作工程项目中参与度很高,拉来了两地很多的民间投资。并且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能拿到天津河北两地的自然科学奖。除此之外,在两地的学科评选建设中,河工大都有着骄人的成绩:
第四轮学科评估:
B+:化学工程与技术
B: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
B-: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C+:马克思主义理论、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C: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C-: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材料物理与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世界“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电气工程
ESI全球前1%学科:材料学、工程学、化学学科
天津市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河北省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天津市特色学科(群):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区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津冀城市智慧基础设施、绿色节能安全集成的化工技术、京津冀大数据和管理决策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天津市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河北省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理论物理、热能工程、化工过程机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结构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区域经济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翻译、金融、会计、国际商务、艺术、工程管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化工节能过程集成与资源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水高效利用化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与信息特种功能材料-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部河北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北省电磁场与电器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制造业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
天津市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建筑供能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交通工程绿色材料技术工程中心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大数据计算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微纳氮化硼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材料层状复合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工程实验室、化工节能过程集成与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
国际合作基地:天津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河北省软科学基地: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
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工业大学区域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河北省电磁场与电工产品可靠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河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微电子超精密加工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电工产品可靠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学术”创新团队(袁俊生)、“六方氮化硼制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唐成春)、“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张明路)
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微电子技术与材料创新团队、河北省电器研究所创新团队、高品质金属结构材料创新团队、化工节能过程集成与资源利用创新团队、纳米技术改造传统材料产业创新团队、高性能热镀合金技术及工程化创新团队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名分与地位尴尬的河工大在人们心中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相信河工大的崛起之路一定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