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的大名单里,一个个新的面孔相继出现,不断改变着名校的格局。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开始在全国十个省市招收本科生,随时都有全面招生的可能。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正式成立。
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依托校本部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7年,985、211被正式取消,首轮双一流名单公布。
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发布。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开始独立招生,分数一鸣惊人。
2018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湖南省招收第一届地方生,随时都有全面招生的可能。
2018年,空军军医大学(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分别在不同省市招收地方生。
2018年,省部共建叫停,部省合建正式启动。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1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省进入3+1+2高考新阶段。
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
2022年,西湖大学在浙江省招收第一届本科生,随时都有全面招生的可能。
2022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22年,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发布。
2023年,预计中法航空大学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不确定是否在河北省招生)
2023年,有消息称雄安大学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一项项新的政策,一所所新的高校正在逐渐改变名校的原有格局。名校的增多必然会给其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冲击。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首批985工程院校,C9联盟重要成员,航天方向国内一枝独秀,工科实力国内前五,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
近几年,受东北经济状况的影响,考生产生地域排斥,导致哈工大全国平均分数线下滑严重。一代名校却在中坚高校中分数垫底,更是远远落后于实力本不如它的航济和两财一贸。
于是,哈工大便采用了“你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方法,在深圳建设分校区。哈工大的复苏需要深圳这样的城市为它带来更好的生源、更好的教授、更好的社会资金。
同样,深圳的崛起也需要哈工大这样的名校。在我国城市榜上,深圳与北上广齐名,但教育资源却远远落后于北上广,因此,深圳也需要哈工大这样的高校为它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是一个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过程。
哈工深首年独立招生,分数一鸣惊人。由于哈工大校方非常重视深圳校区的建设,深圳也非常重视哈工大的引入,哈工深的分数未来可能会更高,也许能冲击华东五校。
今天,我们就以哈工深为切入点,结合其他新兴高校与政策,分析一下未来几年受影响比较严重的高校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被称为“工科四子之首”,是工科四子中专业类别最多、办学规模最大、全国平均录取分数最高的学校。(工科四子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华科的强势专业包括医学方向、电气方向、机械方向、计算机方向等,而目前就业形势最好的,毫无疑问是计算机方向。由于华科深处内地,武汉周边地区无法为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而京津和长三角地区又不缺少名校,华科一直以面向珠三角地区就业为主。在中国互联网界,“北北邮南华科”的说法在几年前就出现了。在几年前的一个新闻采访中,腾讯HR提到:选拔过程中遇到的能力强的学生,北京的几乎都是北邮的,深圳的几乎都是华科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华科就业对深圳的强大依赖。
如今,哈工深本科已经招生四年,本科毕业生已经出现,北邮深圳研究院正式成立,一部分北邮硕士将在深圳驻足。哈工大拥有更强的院校实力,北邮拥有更多的工程经验,华科毕业生的就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工科四子中,华科的生源一直是最好的,但985、211的取消已成定局,东南大学成为了双一流建设中最大的赢家,东南大学在长三角的地位根深蒂固,未来华科的生源也许同样会受到一定影响。
当然,华科在深圳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圈子,有如此庞大的就业市场,仅仅一个哈工深还不足以动摇华科的根基,但华科会受其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华科在深圳的就业未来何去何从?想要保住自己在深圳的地位,也许需要校方和校友们共同努力了。
西安交通大学是原国立交通大学的嫡子,受陕西省薄弱的经济条件限制,后来被庶出的上海交大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十年前又有被北交赶超的趋势。近几年,由于考生对985的过度重视,西交开始复苏,加上学校对招生宣传的重视,分数线不断上涨,可以说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实力,性价比相对较低。
同哈工大一样,西交是我国首批985院校,C9联盟成员,工科实力国内前五,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西交和哈工大的实力不逊于华东五校,但偏僻的地理位置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因此,西交同哈工大并称为“后C2双雄”。后C2的分数曾经不相上下,近几年由于东北的落后与陕西的开发,西交有了明显的领先优势。毫无疑问,这种优势是地理位置带来的,但也正是因为地理位置,西交的优势或将很快变成劣势,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近几年,考生对985过分重视,更有一部分分数到不了华东五校的考生拥有强大的C9情怀,在西交和哈工大之间徘徊,又出于对东北地理位置的考量,最终选择了就业水平有点尴尬的西交。哈工深的成立,无疑为这类考生增加了一个选择,就城市而言,深圳的吸引力肯定远远超过西安,未来,西交的生源质量也许会走一些下坡路。
同华科一样,西交周边城市无法为毕业生提供较多岗位,西交也是在深圳就业比例较大的高校之一,当然,这个比例同华科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也正因为这个差距,西交在深圳没有形成强大的校友圈,也许,少了这个圈子的西交面临的就业挑战更大。同属后C2,哈工大已经在自己薄弱的环节向华东五校迈进了,西交将如何回应,值得期待。
电子科技大学是“两电一邮”之一,也是电信行业高校中唯一的985,专业实力毋庸置疑,但偏僻的地理位置让电科的生源和就业被北邮甩在了身后。
受行业热度以及西南地区快速发展的影响,电科近几年分数上涨较快,部分省市录取分数超越了北邮,性价比相对较低。
同华科和西交一样,电科受自身城市实力限制,在深圳有相当大的就业比例。尤其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关照,电科毕业生深受华为青睐。
相对于华科和西交,电科算是一个行业专属型高校,专业类别较少,在深圳主要面向华为就业,就业企业相对单一。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电科的主打专业受到哈工深冲击不会像华科西交那样明显。(更多的可能受北邮深圳研究院影响,但北邮深圳研究院规模有限)
不过,不同于北邮西电,电科的专业并不算特别精专,同其他的行业型高校相比,电科有一定的冗余专业。未来,电科的周边专业(航空航天类、生物医学类、能源类、电气类)将受到哈工深强有力的打击。
北京理工大学是“工科四子”之一,也是“国防七子”之一。(国防七子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近几年因校方对招生宣传的重视,分数线攀升,尤其是在河北省,五年内上涨了二十多分,几乎是河北省性价比最低的高校。
在“国防七子”中,北理的实力不算强,落后于哈工大、西工大和北航,但北京的地缘优势让北理的分数线仅落后于北航。北理以兵器等军工方向为最强专业,留京就业率不高,因此在就业上没有充分发挥出地缘优势。
哈工大和国防科大的实力无疑在北理之上,哈工深的成立以及国防科大招收地方生将对北航北理造成较强挑战,北理无疑首当其冲(几年后,北航也许同样会受到影响,但哈工深和国防科大短期分数上涨不会那么快)。
不同于前面几个高校,北理的就业同深圳没有太多的瓜葛,只是哈工深和国防科大会给军工爱好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每年高招季,北理的招生老师一直是所有高校老师中最忙的,也正因为如此,北理分数上涨极快,依托招生老师,北理在生源上也许不受影响,如果真是那样,北理的性价比将会进一步下降)
华南理工大学是原国立四大工学院之一(国立四大工学院不同于工科四子,前者包括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工科四子前文已有介绍),是原国立四大工学院中所处城市实力最强、就业最突出的高校。
华工地处广州,长期面向广深庞大的市场就业,而广深一带高校数量不多,华工的就业自然不在话下。
华工的工科实力相对均衡,没有特别突出或特别薄弱的专业,正因为如此,华工的分数一直在工科四子之下。由于拥有极高的就业水平,华工是在河北省性价比相当高的学校。
华工曾经是珠三角地区工科实力最强的高校,但哈工深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局面,因此,华工的就业也将受到影响。不过,同华科一样,华工在广深地区有自己强大的校友联盟,受到的影响能不能压缩到最小,要看学校和校友们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