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选科、就业方面指导服务!
第二轮双一流落榜高校失利原因分析
来源:学业有范 | 作者:范子轩 | 发布时间: 523天前 | 421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二轮双一流已于2月14日公布,共有147所高校入选,相比于首轮双一流,新增了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共7所高校。


        第二轮双一流已于2月14日公布,共有147所高校入选,相比于首轮双一流,新增了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共7所高校。整体上变化不大,经统计,具体变化情况如下:



        有一些高校,在某些方面,有着不俗的实力,入选第二轮双一流的呼声也非常高,却最终名落孙山。今天,咱们就把重点放在这一部分院校上面,分析一下第二轮双一流这些院校落榜的原因。


一、深圳大学


        在第二轮双一流中,广东省新增了三所高校,不过近几年的网红——深圳大学却遗憾落榜,让校友们感到非常郁闷。这样一来,深圳大学想升级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了。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评估之前,深圳大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广东省政府也明确表示支持深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的态度,深圳大学在近几年的排行榜上与时俱进,屡有斩获。在2021校友会排行榜上,深圳大学名列57位,在软科排行榜上更加靠前,排在了30位左右,而在众多的世界排行榜上,深圳大学表现则更加亮眼。应该说,深圳大学晋级双一流,名正言顺,众望所归。



        在这样的排名刺激下,深圳大学有点过于乐观了,最终事与愿违。仔细研究一下,其实深圳大学落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第二轮双一流公布之前,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了本轮双一流不在分级,学科为王,专业为王。那么,深圳大学作为一所综合类大学,在专业为王的时代本身就比较吃亏。虽然深圳大学综合实力已经比较强了,但是发展过于均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没有取得A类学科,只有光学工程是B+级学科,B类学科总共11个。由此可见,深圳大学的学科实力是不足以支撑双一流地位的。



        深圳大学拥有很多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不过,短聘院士却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比例,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短时间内能够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过,由于自身没能培养出足够的大佬级别的人才,所以在界内的口碑还是有所欠缺。

        总体来看,深圳大学有一定的综合实力,但是还缺少一点历史底蕴和王牌专业,有亮点也有明显的不足。不过,凭借深圳大学不凡的经济实力,在政府、企业和校友们的共同支持下,其入选双一流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二、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如果说深圳大学落选是因为缺少王牌专业,那么这两所高校就应该入选,因为华政和西政在法学学科内,都是王者般的存在。

        五院四系的老朋友,两个较了一辈子劲的法学名校,双双落选双一流,革命情谊却在互相竞争中得到升华,不忘嘲笑一下对方:你若落选,便是晴天。



        一个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一个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这两个学校的法学专业都曾是全国第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均评级为A,仅仅落后于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并列第三,排在吉林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之上。这样的软实力,是多少211甚至985都不具备的。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拥有唯一的A级学科,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均没有A级学科。



        它们都有辉煌的历史,却又同时被时代抛弃,只能说生不逢时,天外有天。如今,由于法学专业开设成本相对较低,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了法学专业,因此法学毕业生相对于社会需求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冗余,法学已经不是国家准备大力发展的学科了。与法学学科开设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所高校,可以说,法学是所有学科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比例最低的学科。并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被给予公开警示,而人大、法大和武大三所高校的法学是实至名归的。如此多的强手,竞争仅有的三到四个名额,华政和西政落榜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无论是不是双一流,五院四系在法学界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流动性的政策也不是最终的结局。在法学领域内,华政和西政依然是高考生们不错的选择。


三、东北财经大学


        如果评选国内高校中的顶尖选手,在商科领域内,东北财经大学必占一席。作为老牌的五大财院之一,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一个A,两个A-,共三个A类学科的成绩,在五大财院中排名第三,并且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均无A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东北财经大学表现为A,领先一大批985院校。三个A类学科的表现,也让东北财经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双非院校第一名的成绩。



        从专业实力上讲,东北财经大学拥有较强的实力,但双一流重在建设,学科实力并不是评选的唯一因素。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应用经济学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八所高校最终入选,相比于第一轮,新增了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三所高校,而这三所高校在首轮建设周期均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显示,东北财经大学仅有7个项目立项,其中仅1个重点项目,而中央财经、西南财经等双一流高校立项数量普遍在10个以上,这说明东北财经大学在科研领域是有一定欠缺的。



        应用经济学领域,八所双一流高校中,有七所是实至名归,而辽宁大学的入选,让东北财经比较失落。辽宁大学是辽宁省唯一的省属211院校,作为辽宁省的亲儿子,获得了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应用经济学同时成为两个学校最强势的学科,毫无疑问,东北财经更胜一筹。

        如果仔细观察两轮双一流名单,会发现同省内两所以上省属高校同时入选的,没有一个是重合的学科。这可以说明,教育部不支持同省内两所及以上高校入选同一个一流学科,东北财经大学的校友分散在全国各地,而辽宁省显然更重视招生就业更倾向于本省的辽宁大学。这种情况下,校方的公关能力,也就比较关键了。

        本轮双一流,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由于实力原因被给予公开警示,这对于东北财经大学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辽宁大学的双一流最终被撤销,更能坚定东北财经再战五年的决心与勇气。


四、首都医科大学


        国内龙头医科大学,若论资历,确实显得有些单薄。这个迄今建校仅有六十年的医学名校,似乎一直得不到政策的青睐。在高校合并大年代,国内大多数医学知名院校都成功合并入了985的怀抱,而首医却在211评选中意外输给了天医。两轮双一流的缺席,遗憾又不仅仅是遗憾。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医学最热门的临床医学,首医评估为A-,仅仅落后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等众多985并列第五。首医拥有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7个国家级特殊专业,在临床医学下辖的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首都医科大学高居全国榜首。拥有二十多所附属三甲医院,这个数量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上交。

        地处帝都,全国医疗中心,首医拥有国内最好的视野和最多的国际交流机会,这是大多数医学院不具备的条件,连续多年获得科技进步奖,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入选双一流都应该是名正言顺。

        成也帝都,败也帝都。因为地处北京,首医才得以如此强大,也正因为北京高手如云,有34所双一流高校,很难在强手中再次新增名额。本轮双一流,新增了南京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两所医学高校,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的医学学科。其中,南医的预防医学排名全国第一,广医的钟南山院士团队和浙大的李兰娟院士团队,为抗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地处武汉,抗疫贡献就更不用多说了。相比之下,首医在疫情防控中的贡献确实稍小一些。

        无论如何,首医的专业实力、国际视野、就业高度、科研团队、医疗平台等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不是双一流,但依然是医学生的首选高校之一,相信首医也一定有再战五年的能力。


五、燕山大学、江苏大学


        两所以工科见长的百年老牌选手,有着相同的血泪史。早年成名,1978年同时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重点高校,在机械部发展壮大。后继乏力,在211时代,由于机械部名额较少,两校同时错过了211的评选。后来,机械工业不景气,学校的发展步伐一度滞缓。下放到省属之后,短时间内也没能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若论理工科实力,这两所高校绝对名列前茅。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是河北省所有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学科,燕山大学拥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国内所有双非高校中最多的。在学科评估A/B类学科数量上面,两所高校均能打败很多211高校。

        然而,学科为王的时代,仅仅依靠数量多是很难取胜的,两校实力最强的学科,评估等级均为A-。机械工程太传统了,在这个领域高手如云,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的机械工程入选双一流学科,其真实水平确实都在燕大和江大之上。

        在双一流时代,这两所高校如果想有所建树,必须调整思路,争取在新兴学科或者小众学科上面有所突破,而不是去同上交、华科等名校去拼机械的专业实力。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虽然年轻,但很有底蕴,落选了,可能是想让它再慢慢长大一些,以后有的是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起来的,2017年5月才刚刚成立,也就意味着,社科大在刚成立的时候就要着手准备第二轮双一流的评选,难免有些仓促。由于成立时间较晚,错过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时间,没有学科评估的成绩,确实很难让社科院在双一流方面取得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它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人文教育领域,社科院地位无人可比,牛人辈出,社科院大学生必定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青胜于蓝。


七、北京语言大学


        这所小联合国,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也是唯一一所留学生数量超过国内学生数量的大学。这所六十年代成立的“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与世界上58个国家和地区的321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承办了18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



        作为一所语言类高校,北京语言大学的特色不仅如此,它拥有一个全国外语院校都无法企及的优势——外语氛围浓厚。这是因为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外国留学生也就不足为怪了,在高峰时期在校留学生生人数可达八九千人。

        211的碰壁,让北语认为“小而精”没有希望,开始了综合发展。信科院为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强力支持,各种小语种学院是对外汉语的补充,这两个学院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然而,商学院、新闻学院、艺术学院等跟风综合化大学的建设,让北语的小而精思想走偏,确实影响了主打专业的发展。

        在新时代,应该抓好核心,小而精才是北语的定位,是北语的核心竞争力。整理好办学思路,再战五年。


八、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两所发达地区的工业大学,在化工领域内都有很高的地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南京工业大学评估为A,浙江工业大学评估为A-,实力均领先绝大多数985院校。



        南工大拥有百年建校历史,同时是所有省属高校中财政投资最多的高校,在全国科技成果排行榜上经常排名前20,杰青、长江学者等数量与985高校相比也能排在中游。浙工大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SI学科方面均位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双万计划中拥有42个学科,是省属高校中数量最多的。因此,南工大和浙工大的办学实力都有双一流的水平,而它们实力最强的化工,在国内更是顶尖存在。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9所高校成功入选双一流。其中,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都有着不错的实力,而太原理工大学、宁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相对专业实力排名靠后,不过,化工学科已经是这三所高校内实力较强的学科了。从211到双一流,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政策更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名校云集的江苏省,南京工业很难依靠化工这一传统学科取胜,而浙工的专业实力相对于南工又弱了一些。

        无论如何,这两所高校地处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近年来得到了很多的资金扶植,发展速度很快,无论中央政策是否到位,都难以动摇在本地的行业地位。